一、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是整节课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生成的关键环节。关键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思考充分,交流充分、主体地位发挥充分。根据教学实际,这个环节会出现不是一次就可以把问题进行解决的情况,所以教师的指导、调控、提示就很关键。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1)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要充分。给学生留足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就是给学生学习的机会,等待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2)选择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最好能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大班额的班级来说,可以用“face to face”(面对面的交流)的策略进行。但要注意任何学习方式,都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或解决问题之后。
(3)耐心等待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最常见的是教师等不及学生自己做就把方法和策略向学生说明,“学会等待”是教师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4)了解学情,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行了解,分类,以利于对全班学习情况的撑握,对存在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二、展示交流,评价修正
1、展示交流。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后,要安排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在展示环节,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是:
(1)一是只叫做得正确的学生或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展示。实际上,特意安排共性问题或错误的展示,其价值不亚于正确答案的展示,因为这可以为全班同学提供一个改错的契机。
(2)二是只叫个人进行展示。而忽略“小组”或刚才“faceto face”的过程。建议回答问题的学生代表一个小组或四名面对面的学生进行回答,并让回答的同学对组内组员的学习情况做自我评价。
(3)三是展示不充分。只叫个别组或个别同学进行展示,对有异议的组或同学视而不见,特别是学生提出的策略或问题超出教师的知识水平时,教师故意回避。
(4)四是只展示,不评价。在展示的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展示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错误进行修正。总结可以由学生来做,但教师最后要做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明白,越是正向的评价,越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评价修正。在评价环节,教师要注意的问题是:
(1)一个展示一次评价,一次评价推动下一个展示。
(2)学生先评。
(3)教师在评价中导学。教师结合学生的评价,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展示不断评价,直至解决问题。
①师生活动中的问题设置自上而下是一个由难到易的解决大问题的过程。根据学情,逐步降低问题的难度,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解决大问题。
②提问要做到“恰时恰点。过早提问属于灌输式教学,过晚提问属于马后炮,无效提问。按需而教,因错而导。在师生交流中,要根据学习的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铺垫与补充;针对问题针对性的提问引导。
③教学要避免灌输式教学,但是该灌输的还是要灌输的。比如“引导不出的问题”或一些“不需要探究的知识规律”。
总之,教师在导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学生的思考力,照顾思考力强的学生,让中上学习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听学生汇报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补充说明就是一个补充加完善的过程,这也就是照顾中下水平学生的教学过程,这就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的差异化教学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
三、归纳概括,总结规律
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点。评价的过程是一个对知识内容与方法的再认识、理解的过程,而评价后的归纳概括是对知识内容与方法的整体认识、理解的过程,更是对知识内容与方法的进一步认识、理解的过程。归纳概括的主要内容有:
(1)知识内容
(2)方法内容
归纳概括的主要方法有:
(1) 学生自主归纳,其余学生完善补充。
(2)学习小组合作归纳,小组达成共识,展示交流。
(3)教师引导归纳。
总之,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乃大势所趋,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那么,教学的艺术在于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情不自禁的投入学习。孔子亦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恐怕这也是自主学习的精髓所在。